十年前不被看好的专业,如今逆袭翻红

十年前不被看好的专业,如今逆袭翻红

引言: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季,再次引发了对专业选择的深思: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更注重就业前景?曾经被视为冷门的专业,如今却迎来了翻红的机会。我们与四位来自这些“翻红专业”的毕业生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正文:


6月23日,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在热门与冷门的标签之下,一些专业经历了翻红的过程。

image.png

十年前的冷门专业,经过时间的洗礼,可能成为新兴行业的“香饽饽”;曾被吐槽的“天坑专业”,因时代和科技的变化,转眼间可能成为“天选专业”。一些连续多年被“亮红牌”的专业,因具备考编优势,依然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关注。


一个专业的“红”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关注热度,更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偶然性。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个体选择如同驶向不同方向的小船,尽管方向模糊,却在时代的航程中掀起了奇妙的浪花。


我们采访了四位来自“翻红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求学和职业轨迹或许能为我们思考时代机遇与个人选择提供参考。


洋芋:从经济学到微电子的逆转


背景:90后,安徽人,四川大学国际经济贸易转微电子专业,现任创业公司研发负责人。


2008年,经济学是热门专业,分数线高。我报考了经济学,然而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与实际专业差距较大。于是,在大一结束前,我决定转专业,成为学校第一个从经济学院转到工科学院的学生。


我最初申请转去电气工程和核物理专业,但都被拒绝。最终,微电子专业接纳了我。当时微电子在国内仍属冷门,但随着2010年iPhone4的发布,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迅速发展,催生了对芯片人才的巨大需求。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芯片行业逐渐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现在的竞争极为激烈,尽管行业仍有高薪需求,但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才是关键。


流帆:从公共事业管理到考古的追寻


背景:95后,河北人,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现从事博物馆典藏工作。


我曾被调剂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感到迷茫。经过思考,我决定报考研究生,选择了我真正热爱的考古学。尽管家人反对,但我坚持自己的选择。


考古专业曾被视为冷门,但近年来因文化节目和社会关注度的提升,考古和文博专业逐渐火热。尽管行业内竞争加剧,但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


小Y:材料专业的转变与发展


背景:90后,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现从事电子电路研发工作。


在我填报高考志愿时,材料专业并不热门。大学期间,我发现自己的知识背景与企业需求不匹配,许多同学未能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


硕士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高分子材料研发,虽然薪资不错,但工作环境恶劣。随后我转行做电子电路研发,随着AI需求的增长,电路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才。


罗仪涵:坚定选择法学的追求


背景:2017年郑州文科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现就读芝加哥大学法律硕士。


我从小对经济学感兴趣,但高二时的经历让我决定报考法学专业。尽管面临保送的机会,我选择了参加高考,法学成为我唯一的志愿。


在法学学习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习经验,但仍感到迷茫。最终,我选择了公益律所工作,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职业道路。法学专业的讨论度逐年上升,但我认为,选择专业时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行业现状。


结尾:

这些毕业生的故事展现了专业选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无论是冷门专业的翻红,还是热门专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个人的热情与持续学习的态度。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带来新的机遇。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